【48812】运河鲜闻 “运河三老”朱炳仁铜雕著作布满我国十大文明殿堂
2021年7月29日下午,我国艺术研讨院举办承受朱炳仁 “稻可道 十分稻” 设备艺术著作捐献典礼。本年是我国艺术研讨院建院70周年,我国艺术研讨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到会典礼并致辞,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喻剑南,纪委书记齐永刚参与典礼。我国艺术研讨院承受捐献并向朱炳仁先生颁布保藏证书。捐献典礼由我国艺术研讨院纪委书记齐永刚掌管,学者、艺术家代表,以及有关媒体参与捐献典礼。
我国艺术研讨院是我国仅有一所集艺术研讨、艺术教育、艺术创造、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和文明艺术智库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组织。我国艺术研讨院艺术与文献馆藏品前史悠远持久,随同我国艺术研讨院各个前史开展阶段,现有藏品数量很多,触及各个艺术类别,包含古籍善本、特种文献、艺术什物、艺术档案、前史图片、音响与印象档案等,且大多为宝贵的学术材料藏品,是我国艺术研讨院工作开展的资源根底和有力支撑。2021年是我国艺术研讨院建院70周年,此次承受捐献入藏朱炳仁先生著作,不只丰厚了宝贵藏品,也是承受一份独具特色的贺礼。
作为闻名的“运河三老”之一,朱炳仁先生是我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人、“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我国艺术研讨院研讨员、故宫博物院文明产品研制参谋、西泠印社社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著作广泛全国,从重器到日用,从传统到今世。本年是我国艺术研讨院建院70周年,炳仁先生怅然捐稻庆生,金灿灿的稻田扎根在我国艺术研讨院。“稻可道”,中华民族从土地和天宇中获得才智灵气,感悟社会人生,热爱生活和家人。一畦稻田,载德载道,与艺研院学者、艺术家们的书墙、长辈先贤的肖像墙相映生辉,涵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海学风”,以兢兢业业的精力服务国家和公民。文有稻,艺有稻,经世致用,稻道与共,构建有我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系统、学术系统、言语系统。
朱炳仁先生现场共享了著作创造进程。选用熔铜工艺,让铜在空间里自在活动,随意赋形,构成千姿百态的肌理,束束稻穗密密匝匝,呈现出不同姿势,或丰满垂首,或顶风摇曳,沉甸甸闪烁金灿铜光。著作借老子《道德经》首句“道可道,十分道”之义,析民生之大任,吁耕耘之有必要,表达出创造者悲悯众生的情怀和以民为本的理念。
“稻可道 十分稻”现陈设于我国艺术研讨院来广营院址一层大厅,供来往演员学者品鉴。
至此,朱炳仁亲身规划创造的今世铜雕艺术品永久陈设保藏在我国十大最高文明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