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六年磨一剑市民自主研讨铁板浮雕 敦煌岩画体裁
央广网兰州7月14日音讯 坐落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的一间缺乏20平米的工作室中,传来一阵阵击打金属的声响,这叮叮当当的声响,一响就响了六年之久。进入工作室中,里边悬挂着数十幅装裱好的著作,有人物、花鸟、百兽等体裁。
这个工作室的主人名叫周惠敏,本年50岁的他看起来有着工人大哥的老实朴素,他敲击打打打磨出来的著作便是铁板浮雕。使用铁板的特性和原色,在一毫米厚的板材上击打出高低不平的浮雕作用,通过抛磨、烧色等手法处理,使著作发生黑白相间或兼有炙烤颜色装点的素描般的视觉作用,这种金属原料的工艺品便是铁板浮雕,这项工艺也填补了我省铁质金属雕塑范畴的空白。现已有30年工龄的周师傅他笑称自己是:“自学成才。”
2010年,周师傅在观赏世博会时,偶然间见到了铁板浮雕,在灯火的辉映下,这种立体感强、具有素描特色的铁板浮雕散发着金属制造的产品特有的光辉,这光辉打动了周师傅的心,对金属原料很熟悉,且具有多年钳工经历的他马上有一种摩拳擦掌地激动,隐约觉得这是一条创业的门道。所以他说做就做,联络到了铁板浮雕的制造人——来自河北的郭氏兄弟,可是这归于他们的商业秘要,拒不别传。
回到兰州的周师傅并没有泄气,在彻底没有人辅导的情况下,买来制造东西,自己一点点探索着制造铁板浮雕。在制造的进程中,他还自己立异研发了数十种在市面上都买不到东西,“若不是诚心喜爱,真的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周师傅憨笑着说。“刚开始做失败率太高了,丢掉的废钢板数是以吨计的。也没有一点人能讨教,遇到瓶颈时我也曾苍茫过,研究的进程是孤单而艰苦的,甚至连周围的朋友们也会置疑我这样做究竟值得不值得,还好有家人很支撑我,多年的工厂实践经历让我渐渐探索出了办法……”在通过无数个饱经沧桑的白天和黑夜,他总算做出了自己满足的制品。
与其他金属原料比较,铁板硬度太大,比起铜板、铝板、银板来愈加难以雕刻和捶打,所以选材就成了要害。通过多年的经历,周师傅从资料的厚度、光泽和声响就能看出是不是一块“可塑之才”,他以为,在描写著作的进程中,最难描写的是人物的表情和神韵,现在每一个细节都现已难不倒他,要打多少锤现已胸中有数、纯熟于心。
一幅铁板浮雕从描摹、打凿、抛光打磨、高温上色等工序后,也仅是半制品。铁板会生锈,著作完结后怎么“保鲜”,这又是另一个难题。通过屡次到油漆店问询,数十次的试验,他自己探索出来将三种防锈防腐漆一层一层喷涂,待干后,装上框便是制品了。现在,他创造的几幅著作,现已被心仪的买家争相买走。
回忆这些年的创造进程,周师傅慨叹地说:“创业不分年纪巨细,并且要付诸行动!”他的脸上洋溢着自傲的光辉,“墙上挂的这些都是本年以来完结的,像这样一幅60厘米×50厘米的小画,最少都要5天,一万锤以上。”他指着一幅著作说:“如果是70厘米×100厘米的画幅,至少需求半个月。”
采访到最后,周师傅向记者泄漏,他将以敦煌岩画为体裁,创造一系列铁板浮雕,“我现已向本年的文博会提出了请求,届时会带几幅著作去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