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两民工一锄头挖出奇迹轰动世界30年后文物副局长:天意
国际媒体将这次的发现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玛雅文明相提并论,将它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从它初露端倪到震惊全球,整整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扒开泥土,只见一块白色的大石环半躺在淤泥中,撬开石环后,一块翠绿的玉器出现在面前。
1931年,作为传教士来到四川的美国考古学家葛,正担任华西大学博物馆的馆长。
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些从月亮湾挖掘出的玉器时,直觉告诉他,这里应该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1934年3月15日,由葛和华西博物馆的副馆长林名均组建的考古队,对月亮湾燕道诚家的院子旁,首次进行了发掘。
正如葛所料,他们挖出了玉器陶器等文物,共计六百余件,他将这些挖出的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华西博物馆。
正当考古队准备进一步展开考古工作时,抗战爆发了,许多包括葛在内的外籍教授纷纷回国,广汉镇再次恢复了平静。
葛不知道的是,就在离燕道诚家六百米外的三星堆下,是一个深藏了数千年的古代文明。
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连接成都和重庆的成渝铁路开始施工,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工人们多次在沿线挖到大量文物。
冯汉骥认为,“月亮湾和三星堆一带古遗迹如此密集,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古蜀国的中心都邑”。
1963年,在冯汉骥的主持下,一次针对月亮湾和三星堆地区更大规模的考古行动开始了。
然而不久之后,给予厚望的发掘工作又被迫中止,一个埋藏了数千年的秘密,又一次和世人擦身而过。
三星堆成为砖厂的便利之地,大量挖出的陶片被到处乱丢在一旁,短短几年里,三星堆变成了二星堆,最终变成了一星堆。
四川省考古队组建队伍准备对三星堆一带进行抢救性的挖掘,与此同时,砖厂并没有停工,考古人员和砖厂工人展开了赛跑。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考古队员苦苦找寻的宝贝,竟然被砖厂工人两锄头给挖了出来。
经过考古人员的进一步清理,一个长4.5米,宽3.3米的土坑及坑道显露出来,坑道内文物的密集程度也令考古人员兴奋不已。
令考古队员兴奋的是,不仅出土的文物密集程度超乎意料,连文物的精湛技艺也史无前例。
文物背后所呈现的高度发达的远古文明,也使它在同一时期出土的其他文物中更加夺目耀眼。
突然,他的手碰到了土层里的一个硬物,灯光下,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映入眼帘,是一个刻着黄金的金鱼。
接着用竹签慢慢往下一挑,越挑越长,足有一米多,为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暂停挖掘。
这个黄金权杖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它是用锤打得很薄的金皮裹在木头上做成的,由于年代久远,木头已经碳化,只剩下这段金皮。
经测定,这根权杖是距今3000多年前商周时代的遗物,虽然在途中被埋藏了数千年,却依然闪闪发亮,绽放光彩。
金杖的一端有三组图案,一只长长的羽箭射中了一条大鱼,箭头显然已经射中了。
鱼头里在剑杆的中间部分是一只展翅的飞鸟,而在靠近端口的一侧,是一个头戴巫冠的人像。
这个图案让专家们想到了史书《蜀王本纪》中,提到的一个叫做“鱼凫”的国王。
而金杖上的图案非常像是一个象形文字,将它们连起来正好就是“鱼”“凫”“王”三个字,因此金杖的主人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古蜀国的国王鱼凫王。
陆续出土的文物让考古人员惊喜不已,然而,接踵而来的谜团,也让考古人员如坠云里雾里,还来不及多想,又一个文物坑被发现了。
突然,又传来惊人的消息,在一号坑东南20多米处,砖厂工人又挖出了一个大坑。
首先出现的是60多根完整的象牙,在同一个地方发现如此众多的象牙原料,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就在考古队员带着疑惑清理完象牙之后,一个体量巨大的青铜器,一点点露了出来。
这是迄今发现的体积最大的青铜面具,而它的造型显得十分的诡异,他的双眼竟然是突出的圆柱体,出离眼眶达16厘米,宽大的嘴巴,高耸的鼻梁,还有飞鸟翅膀一般的耳朵。
根据历史记载,他是第一个把野蚕驯养成家蚕的人,所以他以蚕为名,并被描述成一个长着“纵目”的人,也就是蚕从的眼睛就是向外突出的。
专家推测,由于巴蜀地区湿气过重,树木参天,人们很少能看到太阳,将面具做得如此夸张,就希望透过迷雾看得更远。
当考古人员屏住呼吸,沿着一双抱握着的青铜手,一点点清理,一个高大的青铜人像显现了出来。
他头顶高筒莲花冠,粗眉大眼,双手夸张地握成环形,光脚带着脚镯,立于一座二层的方座之上,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
这座青铜大立人像高达2.62米,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远古青铜人像,也是世界上同时期古代文明遗存的,体积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罕见绝品,被誉为世界青铜之王。
青铜大立人服装层层叠叠,分为三层衣服的下摆开叉,很像西方人穿的燕尾服,衣服上的纹饰既有龙的形象,也有抽象的单的形象显得庄重威严,独具匠心。
这座青铜大立人双手平举手掌呈环形,手指紧扣像是握着某种法器正在进行祭祀活动。
它通高3.96米,是世界上唯一一颗树状青铜器,也是我们的祖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这棵青铜树有三层树枝,每一根树枝有三根枝条,枝条上挂满了果实,树枝上还站着几只昂首翘尾的神鸟,树上有祥云缭绕,树干侧面有一条飞龙,从树顶蜿蜒而下,这棵青铜树既有花鸟果实,又巨龙盘旋,似乎有种通天的气势,人们又叫它通天神树。
即便在今天制造如此复杂的青铜制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算得上是同一时期青铜制品的巅峰制作。
短短的61天里,就出土了900多件古器物,而当时的古蜀国在黄金冶炼和青铜制造工艺上都非常发达。
这一切都向世人显现出它曾经的繁华盛世,于此同时考古人员心中也有个疑问,三星堆是否就是古蜀国的中心都邑呢?
判断一个遗址是不是城市,首先要找到城墙,经过对三星堆四周的土堆进行科学的探测,根据结果得出,这些土堆全部都是人工制成的土堆。
从这些古城墙的位置可以推算出三星堆古城的面积约为316平方公里,与同一时期殷商古城的面积大小相同,这样的城市规模再次证实,这个都城非常繁华。
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发掘和探测的过程中发现,这里既没有强烈的地震,更没有大洪水洗刷过的痕迹,那么,繁华的三星堆古城为何会遭遇到遗弃呢?
据史书记载,古蜀国的第四代蜀王名叫杜宇,擅长种植水稻,这使古蜀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然而不幸的是,当时的古蜀国都城三星堆遭遇了持续不断的大雨,大片农田被摧毁,杜宇的王国岌岌可危。
虽然历史上对这段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但专家们推测,在一次内讧中,三星堆几乎毁于战火,丞相鳖灵取代了杜宇,并改朝代成为古蜀国开明王朝的第一任国王。
2001年2月8号,就在两个祭祀坑被发现15年之后,距离36公里外的成都西部金沙村,又一个千年宝藏惊现于世。
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小立人像,穿着同三星堆出土的大力人像相同的长衣,双手摆着同样的姿态。
金冠带上刻着鱼鸟箭等图案,与三星堆出土的黄金权杖的图案如出一辙,经过科学探测,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在年代上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原来,古蜀人在离开广汉市的三星堆后,来到了位于成都西郊的金沙村,随后,他们在金沙又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
就这样过了数百年,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国士兵攻打蜀地,国王也在逃亡中,被秦军杀害,从此,古蜀国灭亡了,古蜀文明从此融入到华夏文明的大家庭。
“有时想想就很神奇,专家没挖到,外国人没挖到,我们几个农民拿锄头就挖到了。”30 年前的见证者杨永成感慨。
时任广汉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洋称:带着上天的旨意而来,不然怎么是他们一锄头挖出了三星堆。
时至今日,三星堆的考古仍在进行中,在三星堆原有遗址基础上兴建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为人类来四川旅游的打卡热门地。
除此之外,一个更好的消息是,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预计在2023年完成陈列布展。
届时,博物馆的展成内容将更为丰富和多元化,除了一号、二号祭祀坑的出土文物,同时展出新一轮的考古发现。
到目前为止,新发现的六座祭祀坑已出土文物11000余件,七号、八号祭祀坑正在发掘中。
考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将借助三维扫描、高清晰影像采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等手段,通过大数据模拟,探索、研究这些器物的秘密。
相信那些没有解开的谜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一定会迎来真相大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