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周刊 感受铜雕之美体验诗意栖居
说起铜陵这座城市,你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什么?这个答案非“铜”莫属。确实,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山水之门、四喜铜娃等青铜雕随处可见。而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翠湖公园内,就坐落着一座国际铜雕艺术园。11月4日,记者来到艺术园里探访铜雕艺术精品,灿烂的秋阳下,风格不一的雕塑显得更为熠熠生辉。
国际铜雕艺术园建成于2010年,首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以“铸造青铜文明”为主题于当年11月在艺术园内举行,并在全世界内征得铜雕作品600多件,经过好中选优后,遴选出35件作品,制作后安放于国际铜雕艺术园内集中展示。入选的作品中,有一半是来自境外雕塑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在2012年,以“铜韵·梦想”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艺术展再度入驻艺术园内,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5位艺术家创作出35件国内外雕塑作品汇聚园中。通过举办两届艺术展,截至目前,艺术园内共收集作品70件。
记者漫步在国际铜雕艺术园内,触目可见的便是一件件造型迥异、艺术气息十足的铜雕作品,其中既有我国艺术家的得意之作,更有来自外国艺术家的佳作。东西方思想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深入观察这些作品,不同的雕塑各有特色,从风格上看,立体派、构成派等各种艺术思想流派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这些雕塑单以铜为创作材质,但并不影响艺术家们的创作和发挥,他们通过绝佳的艺术表现力勾勒出一个个作品,让自己的创作理念通过“铜”表达的更深刻。
国际铜雕艺术园里的件件作品都注入了艺术家们的灵感、心血和高超技艺,而汇集了这些得意之作的艺术园便成了市民休闲小憩、观赏艺术的绝佳场所。家住恒大绿洲的市民陈丰收和记者说,“铜”是这座城市的象征,而铜雕通过艺术的手段将铜这种金属升华,这是土生土长的铜陵人喜闻乐见的。“我常来此散步,有外地亲人、老同学来铜陵,我大多数都会带他们带这里走走逛逛,欣赏欣赏铜雕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作品,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铜陵并爱上这里。”陈丰收自豪地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与之相应的旅游形式也慢慢的变多,“民宿游”便是其中一种。在铜陵,民宿市场也越发火热,11月4日上午,记者一路辗转而来,只为寻找隐藏在犁桥村的三家民宿:明塘故事、钟桥里民宿和居有竹。
犁桥村通过艺术的融合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其做法是将闲置的三处老农宅加以翻新设计,呈现出不同的唯美风格,从而带动乡村发展。设计改造的原则是“因地制宜、有限整修、废旧利用、品位提升”,将改造的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设计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在民宿负责人何灵的带领下,记者分别前往犁桥村的三家民宿进行了实地探访。首站,记者来到明塘故事,它的取名来源于村中的小淡水湖——明塘,全中国最小的犁桥美术馆正坐落于此。明塘故事仅有两间客房,以当地老屋改造而成,临街的院子里有比较大的休闲空间。屋内摆放着在本村收回的老家具,再搭配艺术家的原创油画、版画等,恰如其分地将文艺情调融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民宿不仅仅有客房,还毗邻一家“湖畔咖啡馆”。当记者到来时,正遇上几位游客坐在户外木甲板休闲露台品咖啡,远望湖对岸的古砖塔,十分悠然惬意。
下一站,记者来到钟桥里民宿,它是由一幢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二层老民居改造而成。其原房主目前还居住在一楼的一间房子内,另一间房被改为民宿的接待室和客厅;二楼被改出两个套间,可以同时接待两个三口之家。记者在民宿的客房内留意到,村里收来的老式雕花床架被主创设计师做成开放式卫浴空间的隔断,别有一番情趣。步出房间,便可坐在二楼宽敞的阳台上看着近处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尤其在夏天,还可以眺望远处静谧的荷塘,在蛙声荷香中入眠。此外,这家民宿的亮点是院子,设计师用数十个旧蒸笼改造出了一个巨大的立体照壁,让整个建筑的空间变得生动、丰富,更有艺术吸引力。
最后一站,记者来到居有竹,它的名字起源于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民宿空间以“竹”为主题改造而成。在民宿入口的显眼处,能够正常的看到用数百支竹竿做成的半封闭大门,缠绕着色彩鲜明的野花野草,向游客展现浪漫的田园风光。为了和民宿的整体风格相匹配,屋内的很多空间隔断和装饰也用上了竹子材料。民宿有两间客房,特色之处是院内有菜地,室内还配置了不少艺术家的原创作品。秋阳透过窗帘打在室内,别有一番舒适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