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扬言“给100亿也不拆”的河南钉子户老汉后来怎样了?
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城市面貌也逐渐向现代化建设靠拢,慢慢的变多的高楼大厦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崛起。
位于郑州市高新区的东马史村,早早地被当地政府归入了城镇化建设的改造中,本是一番“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新面貌,但其中一座低洼的古宅却显得极为格格不入。
这座古宅没有被拆掉的原因,是因为房屋主人任金岭老先生坚持不搬走,甚至开发商开出一亿元的拆迁款都没有让他松口。
大家的内心充满了好奇,既然开发商已经给出如此高的价格,为什么任金岭还是不卖?难道他家古宅的价值已经远超于了1亿元人民币吗?
为了保护古宅不被强拆,也为了验证它的价值,任金岭在2007年向有关部门申请,请求派遣专家对古宅进行鉴定。
不久后,考古专家来到了古宅进行考察,刚到门口,专家们就被古宅的概貌给震惊到了。因为这座古宅完整再现了清代建筑的风貌,有很大的历史研究意义。
这座古宅的南北长为44.5米,东西宽为22.5米,是典型的两进院结构,前后院共有3间房,均是硬山灰式的房屋建造。
在古宅的大门口,坐落着两座栩栩如生的石麒麟雕像,专家判断这是古代的能工巧匠耗费了很长的时间精心打造的。
大门的上方有一个黑金牌匾,写着“辅翼国政”四个大字,二门的上方也有一块同样黑底金字的匾额,写着“望重斡城”。
任金岭解释说,这两块匾额都是清代道光皇帝所赐,但是原来的匾额已经丢失很久了,现存的是任家后人根据资料复刻上去的。
考古专家听后觉得十分惋惜,如果原有匾额尚存,那其研究意义非常重大。但门檐两边镌刻的“皇恩浩荡”、“天子万年”、“福禄永崇”等字眼,全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真迹。
专家们走进院里,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和石雕,它们样式繁多,有“仙鹤云海、双鹿食草、麒麟送子”等多种图案,惟妙惟肖。
不仅如此,屋内的房梁和柱子上还雕刻着各种彩画图案,任金岭还收藏了很多古瓷器、红铜茶具和清朝袍服等文物,给古色古香的屋舍增加了更多历史的印记。
除了这些历史文物外,老宅中还保存了不少的老物件,有老式的织布机、屯粮食用的囤子和取粮食的斗。
考察结束后,考古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不是普通的古宅,而是保存完整的历史文物,如果遭受破坏,将会对我国历史背景和文化的传承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2017年。河南省文物局经过重重审核,最终确定将郑州市高新区东马史村的“任家大院”命名为“郑州天祥博物馆”。
得知消息的任金岭老先生拉着妻子的手,激动地说:“审核通过了,我们的古宅终于有着落了!”
因为东马史村的原名叫做天祥寨,所以古宅才被命名为“天祥博物馆”,任金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博物馆的馆长。
自从博物馆的申请通过后,任金岭夫妻俩就忙着整理和修缮博物馆。因为博物馆的所有东西都属于任家的私人物品,不好请他人帮忙,只能是两位老人自食其力。
任金岭负责修缮博物馆的各种物品,他的妻子则是负责清洁工作,他们的儿媳也主动担当起博物馆的讲解员,专门为来访人员介绍这些老物件儿的相关信息。
为了给每位游客带来很好的参观体验,任金岭和他妻子天天都会起个大早。任金岭整理好展览所需的物品,妻子则负责将陈设整齐的物品擦拭干净。
任金岭没想着借由落成博物馆之事大肆捞金,他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和历史瑰宝,决定将这所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2017年5月18日,在大家的努力下,“郑州天祥博物馆”已能接待参观人员,只需要在博物馆大门处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即可。
当地人早就对“郑州天祥博物馆”充满了好奇,一听是免费入馆参观,纷纷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喜欢我国文物和古宅的外地人也打听到“郑州天祥博物馆”的所在处,纷纷赶来参观。他们想要通过这一些历史悠远长久的老物件,增长自己的见识,也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然而,如此珍贵的历史遗产来之不易,是任金岭一家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和财力,才让这座古宅免遭被拆除的命运。
2007年之前,郑州市高新区的东马史村还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扩大,当地政府决定对东马史村进行现代化改建。
因为他们不仅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拆迁款,享受到从来就没体验过的好东西;还能得到政府救济,全家都能搬进新房子里居住。
原本与村民们协调非常顺畅的开发商,却意外地在任家碰了壁,因为任金岭的想法是绝不拆掉祖上留下的古宅。
当时,开发商们到任家去协商拆迁的相关事宜,但任金岭的态度异常坚决:“不拆!”
他们以为任金岭是因为拆迁款少了不满意,所以不断加价,甚至开出高达一亿元的拆迁款。
面对重金诱惑,任金岭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钉子户”,丝毫不退让半步,说不拆就是不拆。
任金岭不堪其扰,直接放出狠话:“别说一个亿了,就算是一百亿,我也不会把我家古宅卖掉的。”
其实,开发商不惜“天价”收购任金岭的古宅,还在于古宅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不仅紧挨着河南工业大学,旁边还有很多写字楼和高档住宅区,具有很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收益。
同村的村民都觉得任金岭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竟然连天上掉馅饼都不要;还有人说他太贪心,一亿元已经够多了,竟然还不同意拆迁。
后来,一些媒体来到任金岭家中了解详情,面对记者的提问,任金岭终于吐露了心声:“我也不想做钉子户,可是这座古宅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记者问其原因,他缓缓开口:“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古宅,不是我的东西。如果在我这一辈把它卖了,甚至糟践了,那就是断了家根,我无颜面对先祖们啊!”
任金岭表示,这座古宅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来任家的先人任德润被任命为布政司布政使,属于二品官职,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官府门第。
先人任德润又重新扩建了古宅,形成了七进大院的规模,占地30亩,房屋面积大概有2000多平方米,而这座古宅也被村里人称为“任家大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座古宅的面积也因为种种原因不断缩进,才有了现在两进院的院落大小。
任金岭的爷爷临终前,反复叮嘱其父亲保护好任家古宅。2007年,任金岭的父亲因病故去,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儿子,千万要守好古宅,万不可卖掉”。
任金岭为完成先人们的嘱托,甚至都没有住过家里的新房,老俩口不畏严寒和酷暑,一年四季都住在古宅。
但古宅毕竟是几百年前的老房子,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为此任金岭还学会了木匠和瓦工的技能,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这些事情上。
并且,古宅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任家家风的传承。因为在屋内的房梁上,至今还雕刻着任家的家训:诗礼传家、布德施恩。
任金岭的儿子说:“无论我们走多远,只要想起来老宅子的家训,就能脚踏实地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人,古宅慢慢的变成了了每个任家人的信仰!”
他还表示,任家的后辈们不如先祖显赫,有不少村民都因为拆迁款过上了好日子,甚至还购置了七八套房产,但任金岭的儿子觉得只要精神富足,日子怎么样都能过。
任金岭坚守古宅的背后,也有家人的鼎力支持,他明白谁都想要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不该拿祖上的东西去换取财物,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争取。
看着周围的房子被陆续推倒,任金岭心急如焚,担心开发商会直接采取暴力拆除的方式,凭他个人是无法阻挡的。
任金岭召开家庭会议,在儿孙们的建议下,他决定将古宅申请成文物,由政府出面进行保护。2009年,古宅被列为市级保护单位,开发商被迫放弃了这个四通八达的好位置。
从此,任家古宅成为了东马史村的一座“孤岛”,与周围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虽没开发商上门催促,但又增加了新的麻烦。
任家古宅虽然躲掉了被强拆的命运,但由于左右两边都是施工现场,每天的吊车和铲车来来往往,噪音非常大,还造成了不小的环境污染。
古宅的电话线被切断了,自来水也无法饮用,任金岭未解决吃水问题,不得已重新打了一口井。
另外,工地上人来人往,经常会有人不请自来到古宅参观,不仅打扰到了两位老人的休息时间,甚至不少珍贵的文物都被人偷偷顺走了。
任金岭无可奈何,只能一直紧闭宅门,还挂上了“闲人勿进”的牌子,警告生人不要随便进入。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宅,任金岭在屋子的地面上重新铺了一层地砖,又用玻璃将每个雕花门窗封闭起来,避免其遭受风雨的侵蚀。
尽管做了很多的保护的方法,但古宅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损毁。任金岭思来想去,决定直接在古宅的外围砌上一堵墙,将古宅完全与外界隔离开。
可任金岭的积蓄早就用来修缮古宅了,现在一家人是靠女儿的面包店勉强维持生活,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
任金岭决定向河南省文物局提出申请,将古宅完全改造为博物馆,不仅能得到更优秀的保护,还能够好好宣传。
他和妻子将家中近一千件的老物件整理出来,向文物局提交改造申请。最后申请通过,还得到了一笔专门用来修缮古宅的费用。
任金岭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我不懂什么文物不文物的,我只知道它们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现代人缺少的精神纽带。”
自从“郑州天祥博物馆”对外开放后,任金岭和妻子比原来更加忙碌,但也更加充实。任金岭几乎是舍不得休息一会儿,一直东张西望,查看古宅有没有需要修缮的地方。
如今,博物馆在当地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还有一些大学生也会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当地的中小学偶尔也会组织学生们到古宅感受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
任金岭打算将其中一处房屋扩建,打造成一个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让更多人能够充分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底蕴。
另外,他还计划与新闻媒体合作,邀请历史专家录制节目,进行宣传讲解,让古宅成为郑州市传统文化的新名片。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加速发展,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不断发生碰撞,如何取舍的问题,应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保护历史遗产要多管齐下,尤其是要加快立法,设置严格的监督机制才是对遗产最大的保护。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