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寿山石雕因福建福州的寿山而得名 施艺巧用俏色
寿山石雕因石料采于福建福州的寿山而得名。寿山石中最贵重的是零星散布在溪水两旁水田下砂砾层中的田坑石。其间以黄色最佳,称为田黄,被视为瑰宝。寿山石雕始于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前史。明代,盛行寿山石印章,那时兽钮头的雕琢已到达了很高的水平。到了清代,寿山石雕愈加兴盛,雕琢名手辈出。
寿山石雕的首要艺术特点是因材施艺,巧用俏色。所以首先要相石,仔细调查石料的质地、形状、色泽。然后再考虑选用与之相适应的体裁,最终决议它的具体的细节内容。此外,寿山石雕以朴素的风格著称,并不过于剔透,有时在著作中烘托以花瓶、花篮、竹篓等,做到繁简比照,既省工,又能到达较好的艺术作用。
解放后,寿山石雕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和进步,出了不少的优异著作。陈设在首都人大会堂福建厅内的寿山石雕著作“求偶鸡”是闻名演员陈敬祥的著作,它是用一整块寿山石精心雕琢而成的。一只母鸡被罩在竹篓内,头正好从笼眼空地中探出来,细腻地刻画出母鸡求偶的神态,从工艺的角度上,难度是较大的,但作者却体现得称心如意。优异演员冯久和的寿山石雕著作“花果累累”,奇妙有利地势用了寿山石的各种天然色泽,把它雕琢成荔枝、香蕉、枇把、李子、石榴、佛手、花生等,琳琅满目,栩栩如生,新鲜欲滴,是一个稀少难得的好著作。1975年,为留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40周年,他们又成功地创造了“长征组雕”,包含“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过雪山”“过草地”、“打破腊子口”、“会师延安”等共7件著作,至今仍珍藏在中国人民革新军事博物馆中。
信息网络传达视听节目答应(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播送电视节目制造运营答应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书答应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运营答应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运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具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造著作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法运用和传达
职业品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告发邮箱:福建省新闻品德委告发电话: